›› 2013, Vol. 19 ›› Issue (5): 7-12.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5.002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Changes in Grain Yield , 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during Evolution of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in Jiangsu Province

  • Online:2013-09-20 Published:2013-09-20

江苏省中粳稻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变化

  1.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 通讯作者: 杨建昌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1360;31271641);农业部行业计划项目(201203079)

摘要: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 12 个中粳稻品种(含超级稻)为材料。依据种植推广年代,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其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6个类型,进行纯氮0(不施氮, 0N)、240 kg/hm2(中氮,MN)和360 kg/hm2(高氮,HN)3种氮肥用量处理,研究氮肥用量对不同年代中粳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年代中粳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总施氮量0~360 kg/hm2条件下,90年代以前的品种产量表现为MN>HN>0N,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则表现为HN>MN>0N,总颖花量、每穗粒数与产量保持同步增加;80年代以前的品种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90年代的品种和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年代品种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品种更替过程中,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保持同步增长。总吸氮量、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和N吸收的产谷利用率均随着品种更替呈现增加的趋势。在不同施氮量水平下,各个年代品种N吸收的产谷利用率均表现为0N>MN>HN,而N吸收的产谷吸收量则与产谷利用率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中粳稻, 演进,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超级稻

CLC Number: